近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召开了第十届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本届竞赛有哪些亮点?员工们在精彩纷呈的展示环节上,呈现了职工创新创效的智慧风采。 本届竞赛强化了跨界搭台意识。其中,“技术技能推广活动”,为10个应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改善效果显著的创新成果开辟了跨部门、跨工种的传授渠道;工艺、研发、生产、质量、物资管理五大系统联合开展的“首件首车负责制”专项竞赛,极大地提高了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长编组项目、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项目等6个产品首车试制质量,为批量生产做好了准备;研发设计人员与铁路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技能手拉手”特色交流平台,确立了联合攻关课题55项,为新项目试制奠定了基础。 2017年,中车长客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设计项目绝对数量和执行难度创历史新高。为了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他们开展了KPI关键绩效指标竞赛。竞赛中,中车长客转向架研发部张文康成为KPI指标竞赛优胜明星。“怎样在工作中做到错漏最少呢?”主持人问道。“责任心,要知道自己的一支笔不仅是画出一个产品,还有一线员工的劳动成果,还有中车长客的效益,这支笔的分量太重了,我们要慎重起笔,更要精准地落笔,提高产品品质”。 中车长客高速中心调试车间质子软件工作室自主开发的智能调试诊断仪也格外引人注目。在现场,工作室成员赵庆贺展示了影像识别技术。“以往作业中,我们采用一个人干活,一个人拍照,一个人对影像化结果进行确认的模式,现在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实现了单人作业、自动识别、快速确认的目的”,赵庆贺自豪地说,达到了提质降耗、强化管理的目的。 中车长客高铁工人的全能选手,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铝车体二车间周晶辉展示了他在技能交流推广活动中的项目。他发明的螺套安装工具,解决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生产的隐患。展示地最后,他坚定地说:“要想提升产品的工业品质,不仅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抬头创新。”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工会紧扣“自主创新、深度掌控、正向设计、根在长客”的发展路线搭建平台,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创新的一线操作者成长为创新创效的主力军,一个又一个制约公司发展的核心技术得以攻克,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 |